行銷課程這麼多,最核心的本質始終只有一個 — 與人溝通

行銷課程這麼多,最核心的本質始終只有一個 — 與人溝通

by Yuting Chao

目錄

我所理解的「行銷」大道至簡

近幾年線上課程越來越蓬勃發展,看到有許多經營電商、自媒體、行銷等課程也被演算法推送到眼前,行銷的理論模組也不斷在變化出新,以前大學的時候學4P(Product-Price-Place-Promotion)、4C(Customer-Cost-Convenience-Communication)、AIDA(Awareness-Interest-Desire-Action)….
後來流行的名詞叫「行銷漏斗」、「商業模式」;以前目標消費者分析我們報告喜歡寫「消費者輪廓」或是「TA (Target Audience) 」 ,現在流行叫「Persona客戶面貌」。

隨著自媒體興起,也有很多自媒體賺錢教學課程興起,而他們會教的核心觀念必定脫離不了一個概念:Who is your Target Audience?

其實不管哪一種名詞、課程、不管大環境怎麼變動、行銷理論和工具如何變化,最核心的概念其實始終只有一件事:你的目標消費者(目標族群)是誰?如何跟他/她建立起關係?建立關係後要如何維繫?

行銷的本質是溝通,跟人(Target Audience)溝通

不論你面對的是B to B還是B to C、上班族或是Freelancer,只要和品牌這兩個字有關,最核心的關鍵字就是:目標消費者 TA(Target Audience)

什麼是TA (Target Audience)?

就是你的品牌/產品/內容/服務…所要傳達的對象。簡單來說,如果品牌是一個人,TA就是你喜歡/想要成為好朋友的對象,甚至就是你想成為的人。

這個「人」的形象要越清晰越好,就好比角色設定吧!一個立體的角色會有明確的性別、職業、學歷、年齡、居住地、個性、喜好、興趣、需求、行為、生活軌跡、人生目標……,而這一切設定來源於真實生活,也就是你所預設或是經過調查後,所歸納出會喜歡你的一群人。

1.行銷的本質是溝通
2.目標族群=對的「溝通對象」=你的TA

TA範圍設的很大可不可以?範圍小不會太限縮銷售範圍嗎?

就我的理解和經驗而言,在品牌初期,TA範圍設定模糊並不是聰明的做法,它可以不斷調整試錯,但不建議一開始就設定「我全都要」,TA模糊對於後續的產品調性、文案、活動等等會有一連串連鎖反應,很難明確的塑造出完整的品牌風貌之外,也可能流失原本應該會喜歡你的族群。

而當品牌經營久了,也會將影響力慢慢輻射出去,這時候再考慮擴大目標族群,甚至TA設定也不用一定要摳出一本角色設定集了(除非目標對象要大轉彎),因為這時品牌形象與目標族群早已互相形塑。

反過來看,你看過哪個成功的大品牌沒有明確品牌形象的?品牌形象就是一種目標族群輪廓的展現啊!

垂直領域、利基市場的核心—相對小眾

從我關注的行銷經營相關知識類頻道中發現,近年來「垂直領域」這個詞似乎越來越常見,其實它跟「利基市場」核心精神是一樣的,就是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,找到相對還未被滿足的小眾,並且深耕這個特定族群,這時候目標族群輪廓更需要立體

舉例來說:
賣咖啡的品牌競爭非常激烈,如果是「我要賣給喜歡文青風的年輕上班族」,風格類似的競爭品太多了。
如果是「喜歡文青風的年輕上班族,而且他們會在意咖啡豆來源、是對咖啡品種有點概念的人,喝咖啡不只是為了提神也要享受品嘗的過程,最近都WFH出門買咖啡很麻煩,又不可能花時間自己買咖啡豆來磨,用濾掛式更方便,但又怕濾掛咖啡不夠新鮮……(後面省略幾千字小作文)」

從這個描繪過程中,自然就能找出產品可以主打的特色點,或是反過來調整產品規劃。當然,這只是非常粗略的概念,在這過程中還包括對市場、競爭者、消費行為…的了解,有預算的話用實際的量化質化調查更能佐證。

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小眾?

大家最喜歡說的一句常常是「有時間再說」,但企劃跟定位這件事是值得花時間停下來想一想的,簡單歸納幾個規劃時的思考方向:

1.列出特色/擅長/興趣/優勢 (現在有的資源)

如果是品牌/產品/服務的話叫做產品優勢特色;
如果是個人的話就是你所擅長、興趣的領域。

2.找出願意花時間深度經營的部分 (未來值得且願意發展的項目)

品牌/產品/服務 > 值得花時間、成本、未來前景看好,可繼續擴展的部分。
個人 > 不論擅長與否,花時間在上面持續累積並不會讓你覺得浪費的事物。

3.市場/競爭者調查 (目前周遭環境的狀況)

品牌/產品/服務 > 整體市場環境、類似/相同的競爭者、消費者考量替代品的可能性。
個人 > 找出幾個你想要成為的人/形象,思考自己可以和他們有所不同的地方。

4.差異化、價值定位 (如何提供價值且與他人不同)

品牌/產品/服務 > 可以帶給消費者什麼價值?為什麼選我而不是其他競爭品?
個人 > 我能提供什麼價值,讓他人願意持續與我保持聯繫?

這幾年社群、自媒體、內容行銷似乎成為顯學,很多課程教如何圈粉、如何將流量轉化為收入等等,大都脫離不了行銷最基本「與人溝通」的本質,思考規劃這些其實不難,我想更難的是付諸行動、並且從試錯中學到經驗並改進吧!


我是Yuting,目前自由接案工作中,
從事自由撰稿/內容企劃/SEO內容優化/平面設計/古琴推廣。

如果你也想一起在工作旅途中搭伴
歡迎跟我聊聊 chaotrista@gmail.com

相關文章